找到相关内容23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非心非佛:妄念生死,迷悟一念,应无所住,是修行者的解脱关键

      僧问:“如何是修道?”曰:“道不属修。若言修得,修成还坏,即同声闻;若言不修,即同凡夫。”又问:“作何见解,即得达道?”祖曰:“自性本来具足,但于善恶事中不滞,唤作修道人。……对迷说悟,本既无迷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12959791.html
  • 与蒋再唐论儒佛义

    先后有序,是礼教义。依性说相,即性之相也。《中庸》大本、达道、一于至诚,天人合言,是乐教义。会相归性,即相之性也。《大学》摄终,《中庸》兼顿,合即成圆,故先儒双提二篇以显圣道也。乐由天作,礼以地制。明...

    马一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1467084.html
  • 欧阳竟无的孔学论观——以佛解儒的一个例证

    庄子庸也者用也。用也者通也。通也者得也。适得而几矣因是已,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。易穷则变,变则通也。寂曰大本,通曰达道,寂而通曰中庸”。换言之,有了明确的目标,又有通向目标的道路,即构成了《中庸》的全部。...不肖知能大小曲直险夷,止是一诚。”强调完“诚”的重要性之后,欧阳竞无又将佛教“寂”的方向上拉动。曰:“诚者物之终始,但喜怒哀乐未发之中而天下之大本以立。但庸德庸言之行谨而天下之达道以经纶,天下大本非贯彻...

    萧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4467206.html
  • 维摩诘经之净土观

    三觉圆满的释迦尼佛,就知道舍利弗心中的妄念,于是为舍利弗说一比量。舍利弗!日月岂不净耶!而盲者不见—这是谁的罪过呢?是日月耶?舍利弗达道,不也,世尊—是盲者过,非日月咎。舍利弗!汝既明此—就该知道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3068388.html
  • 崇福寺、大达法师与《玄秘塔碑》

    ,出家则运慈定慧,佐如来以阐教利生……背此以为达道也,和尚其出家之雄乎。(端甫)天水赵氏,世为秦人。初母张夫人梦梵僧……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,十七正度为比丘……德宗皇帝闻其名,徵之一见,大悦。...

    安志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81070119.html
  • 欧阳竟无对儒学的贡献

    大本,通曰达道,寂而通曰中庸”。换言之,有了明确的目标,又有通向目标的道路,即构成了《中庸》的全部。  欧阳竟无在阐扬“寂静”的同时,亦极力抵制乡愿,因为从世俗的角度来看,中庸与乡愿之间或许只有一纸之...诚者物之终始,但喜怒哀乐未发之中而天下之大本以立。但庸德庸言之行谨而天下之达道以经纶,天下大本非贯彻于无声无臭不睹不闻之无可贯彻不足以立也。天下大道非推极于志述事参天赞地之无可推极不足以经纶也。”所以...

    肖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52755214.html
  •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的孝道之争

    (卷5《沙门不敬王者论》)。方外的佛教教规是为“达道”而设,是“变俗以达道”,正像方内的儒家遵奉的孝道礼仪规范是为最终达道成仁一样。这样,慧远就把佛教的教规解释为与儒家名教并行不悖的东西了。慧远的回应...

    陈一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4642239.html
  • 柳下惠思想对后世的影响

    “和”,这就是“和合”。在这个意义上的“和合”,是自然变化、社会发展的规律,中国传统文化称之为“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”、“天地和合,生之大经也”。千百年来,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围绕着“和谐”在做文章。和者...历代对“和”有很多论述,如孟子的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,老子的“万物负阴抱阳,冲气以为和”,《淮南子》“天地之气莫大于和”,“阴阳相接乃能成和”,《中庸》“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”,《礼记》“人之...

    江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17485296884.html
  • 心灵的欢乐怎样?

    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   自诚明,谓之性;自明诚,谓之教;诚则明矣,明则诚矣。唯天下至诚,为能尽其性;能尽其性,则...

    林语堂

    |快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7/0942345063.html
  • 道坚法师:身为佛子,当作佛事

    者,天下之达道也”。和谐社会,是理想的社会清明境界,所谓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”。朱熹认为,中与和,皆是道之体用,即“中为道之体,和为道之用”。   和谐之道,也是中庸之道。《论语》云:“子曰...

    重庆华岩寺

    |道坚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8/09222913534.html